第(2/3)页 此类职能模糊、权力畸形的状况,在九卿中比比皆是。 并非说太仆管理牲畜、卫尉掌管禁军不重要,而是对于整个国家而言,能决定朝廷走向这些个公卿,他们的权柄、地位、职能之间,设置的过于粗糙。 太糙! 看到这儿,可能就有人要问了,三公九卿不好,那是不是就要搞三省六部制?中书、门下?户部、吏部? 不是。 步子迈得太大,是要扯着蛋的。 秦朝施行的郡县制、三公九卿制,并非秦朝时一朝成型的,春秋战国时期便有,秦朝是在已有基础、经验上,改良的。 三省六部制也是同理。 隋文帝施行的三省六部,其实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,或者说,是对三公九卿制侵蚀、夺舍的过程。 南北朝时,把三公玩坏;晋朝时,把九卿拆解,扩充三省权力;曹丕时,始置中书省,侵吞外朝权力。 时间再往后倒退。 东汉,汉光武帝扩充尚书台权力,架空三公。 然后。 就到了三省六部制最初的源头,经过一层层剥洋葱似的回顾,不难发现,历代君王都在不遗余力的限制‘外’权,扩大‘内’权。 而这玩意儿,不就是刘彻弄出来的? 没错。 三省六部制的源头,其实就在当下未央宫里的那个内朝! 现在再来看看,还能直接搞三省六部吗? 刘彻明显有往这个方向奔的念头,内朝都弄出来了,那他为何不直接颠覆丞相、御史大夫、九卿这套体系? 依旧显得娇羞半掩? 如果说委婉点,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,一套成熟的政治制度,是需要时间慢慢推行、成熟、进而平稳的。 说直接点。 就是皇帝也不能凭空捏造、大力出奇迹! 放在刘据身上,他老子积累了几十年淫威都做不到事,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太子就能做到了? 再者。 即便刘据省略几百年的演变,把三省六部制这个最终答案甩在老刘面前,皇帝估计也不会支持此类颠覆性革新。 没有经历过任何实践的检验,就彻底更改一套行政体系,那不是革新,那是对刘氏江山的不负责! 咳。 扯远了,言归正传。 回到眼下,太子宫内,东方朔品了品太子的话,斟酌着道:“若臣没有理解错,殿下是想大范围更改九卿职能?” 刘据扶剑点头。 东方朔一对弯眉扬了扬,迈步前走,那股跃跃欲试的劲头再次涌现,不过吃一堑长一智,这一次他没有立马开口建言。 而是转头看向左前方的庄公。 庄青翟明白他在想什么,捋着胡须思索一阵,稳重的老者依然有谨慎的话要讲: “殿下,你想改动九卿的初衷是好的,老臣先前听了,也认为是对的,但与我等商议之前……” 说着。 庄青翟顿了顿,方才缓缓道:“殿下应该先问问大将军、骠骑将军的意见,甚至与陛下也谈一谈。” 话音落下,张贺点头道:“庄公所虑不无道理,要动九卿,殿下得有坚定的支持者,我们能为殿下冲锋陷阵。” “但压阵的,还需大将军。” 最是积极的东方朔,此刻热切的心、激动的嘴也冷静下来,他看向太子,附和道: “庄公与张兄说的是。” “况且,九卿里,有几位和大将军、骠骑将军关系莫逆,我们献策,若是波及到了他们……” 大水冲了龙王庙,那可就不妙了。 大家都是太子党没错,但太子党里,也有隐形派系,大将军是一系,由于骠骑将军过于牛逼,麾下逐渐自成一系。 今日殿内在座的,又是一系。 属臣系! 如果还要再分,李广代表的陇西李氏、鲁国史氏也是一系,正所谓:党内无派、千奇百怪嘛。 各方势力一下涌上心头,刘据也意识到直接让臣属们献策,有些难为他们了。 一着不慎。 得罪旁人事小,得罪自己人可就既闹笑话、又伤感情。 太子点头低吟之际,身侧侍立的魏小公公眼皮微抬,适时问道:“殿下,宴席已经准备妥当,您看?” “喔,那便先用宴吧。” “是。” 不知不觉间议事已久,九卿事宜虽然只是起了个头,但其他两项政务处理的妥帖,刘据为了感谢,也是为了让虞初、张贺他们互相熟络一下,宴席筹备的很是丰盛。 席间刘据并未端着架子,主动走下主位,他本想活络气氛,可有东方朔在场,气氛压根就没有冷过。 无法。 刘据无奈笑笑,最后只着重给众人介绍了一下金日磾。 对于这位匈奴人,前太子少傅庄青翟知道的多一些,一直跟随刘据左右的太子舍人苏武,也了解的多一些。 东方朔就差点,虞初、诸贺这几位投效时间晚的,对金日磾更是两眼一抹黑了。 不过没关系。 今夜过后,印象就有了,很深刻。 宴席上觥筹交错,一直持续到晚间,戌时将尽之际,正殿的宴会方才进入尾声。 刘据一如既往,虽然庄青翟现在已经不是太子少傅,但刘据依旧持弟子礼,亲自相送…… 与此同时。 侧殿。 “前些日子殿下在上林苑猎到一头鹿,这些肉脯苏舍人带回去。”李良娣捧着一个盒子,递给苏武。 苏武接过还未谢恩,却见良娣从宫娥手里接过一个木盒,又递过来,“之前义公一事,多谢你兄长相助。” 李珆嘴角噙着笑,轻声道:“殿下知道江阳侯不便收,殿下也不便直接谢,劳烦苏舍人转达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