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翌日。 宣室殿,内朝朝会。 太子刘据递上奏疏,提议施行任官回避制度,以及建立地方监察机构。 上次大朝会上,太子当庭驳斥御史大夫,期间就曾提及过这两件事,之后太子又被皇帝单独唤走,瞧见那一幕的百官们多少都有点猜测。 果然。 今天不就来了? 任官回避,这一项没说的,皇帝多年前已经有所意向,如今也算温水煮青蛙,重臣们除了暗自感叹太子手笔强硬,并没有其他反对意见。 但后一项出来…… “陛下,打击地方大员以权谋私是应当的,可提拔亲己也要管,是不是严苛了些?”车骑将军李广不解道。 “难道同宗同族的子弟优秀,也眼睁睁看着不提拔?” 他话音刚落。 “打击‘选署不平’那一条,前提是所选之人滥竽充数,无真才实干!”骠骑将军霍去病剑眉微挑,解释道: “如果你儿子、你孙子真有才干,你提拔他们,别人还能说出个不是?” 话呢,确实是好话,道理也是这么个道理。 可从霍去病嘴里出来,又听到李广耳朵里,李老头怎么就感觉那么冲呢? 嘿! 就在李广吹胡子瞪眼的前一秒,龙榻上的皇帝摆手道:“行了,监察六条朕和太子已经商议过,并无不妥。” “今日告知你们,是让你等议一议监察划分。” 说话间。 皇帝挥了挥手,宦者令会意,不一会儿,几名内侍便从侧殿抬来一副巨大的堪舆图。 西起酒泉郡,东至胶东国,北达右北平郡,南抵交趾郡,地图囊括了整个大汉近一百余个郡国。 “朕打算将诸郡国整合为监察部,以《尚书》中记载的大禹分州命名,结合大汉地域、人口再作调整。” 皇帝起身走下台阶,一众近臣也围拢至地图前。 听罢。 桑弘羊问道:“效仿《尚书》古名,陛下也准备分天下为九洲?” “不!”皇帝负手望着巨大的堪舆图,神色豪迈,“大禹分州时,天下才几何?如今大汉疆域又有几何?” “九洲远远不够分!” 话音落下,殿内几位将军顿时发出一阵哄笑,桑弘羊也是摇头失笑…… 内朝里集合了文臣武将,作为皇帝的智囊团,划分出几个部州区域并不难,唯一需要稍微思量一二的,是怎么分才合适。 可不要小瞧‘合适’二字。 按照地形地貌直接分,这是‘方便’,朝廷思量地域时,还需考虑到‘制约’,有了后者,才算合适。 举个简单的例子。 甲州多边郡、粮食紧缺,乙州位于腹地、勉强自给自足,两者中间夹着一块产粮地,划给谁? 划给乙! 因为边郡的军事力量强,有刀、又有了粮,还能得了? 看似扯淡的逻辑,实际在往后的几千年里,一直都未消失,对于此类现象,只能说一句:存在即合理…… 有大禹所分的九洲打底,君臣们再结合大汉的实际情况,略微调整,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区域划分随之问世: 十三刺史部! 也可以称之为——十三州! 除京畿七郡之外,将天下分为: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冀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凉州、益州、幽州、并州、朔方、交趾。 兖州刺史部,治所濮阳,下辖东郡、陈留郡、济阳郡、泰山郡、东平郡等六郡国。 青州治所广县,下辖齐郡、乐安郡、菑川国、千乘郡……东莱郡、胶东国等。 徐州治所…… 冀州…… “交趾刺史部,治所苍梧郡广信县,下辖苍梧、南海、郁林、合浦、交趾、九真、日南等七郡五十六县!” 西市茶楼里,往日的喧哗吵闹杳无踪迹,店内前后左右、里里外外站满了人影,个个聚精会神,脸色紧绷。 即便长安百姓再迟钝,也能从今日的邸报上感知到—— 朝廷出了大事! “孟秋七日,太子草拟,天子下诏,初分十三州,假刺史印绶,奉诏六条察州!” 读到这儿,亲自念诵的掌柜声音陡然拔高: “一,强宗豪右,田宅逾制,以强凌弱,以众暴寡。即,严查豪强大族兼并土地,横行乡里!” 嗡—— 店内响起一片嗡嗡声,但很快又自动压下。 “二,千石子弟恃怙荣势,请托所监。即,严查官宦子弟仰仗家世,纵欲不法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