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1.第121章 死者是张辛-《心理系法医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121章  死者是张辛

    一时之间,周正和崔军的视线都聚焦在那份报告上面,其中的内容写的还是比较清晰的。

    在死者的胃容物、肝脏切片、肾脏切片、心脏血中均提取到了ghb的成分。

    这样的结论令周正和崔军脸色大变。

    “居然是ghb?”崔军眉头紧皱,说道:“看来凶手确实是在那道西红柿鸡蛋里面掺了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ghb……”

    周正看着这几个熟悉的字母,大脑快速的运转起来,回忆起曾经在《法医毒理学》中学习过的相关知识。

    chb是gamma-hybdroxybutyrate的简称,学名是γ-羟基丁丙酯,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中枢神经抑制剂,常见形态是液体或粉末状固体。

    ghb是在1960年合成的,早前在欧美国家用作麻醉前用药,直到1990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宣布ghb产品不安全,随即停止生产和销售。

    只不过,官方停止生产,并不代表着没人生产。

    ghb小剂量时具有镇静作用,但口服超过10mg就会产生暂时性的记忆丧失,过量使用则会导致意识丧失、心率缓慢、呼吸抑制、痉挛、体温下降、昏迷等。

    “现在我们清楚了凶手将被害人迷晕的手法,在被害人昏迷之后,凶手先是拔掉了被害人所有的牙齿,然后迅速将被害人扼死。”周正语气凝重道:“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?”

    “符号。”崔军冷冷说道。

    “符号?!”

    周正整个人都愣住了,这是标准的犯罪心理学的词汇,他赫然想到了范教授说过的话。

    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    犯罪心理学推理也是同样的道理,他身处于案件其中的时候,就会陷入到破案者的角度里,便会一叶障目,在许多事情上没有办法以更加广阔的角度去看。

    这种事情的解决办法很简单,那就是将自己超脱出去,以“顾问”的方式去审视案件。

    这样摆在面前的就是一个个冷冰冰的画面,可以静下心来通过画面去感受凶手的心理状态。

    但若是参与到案子之中,则是会有许多先入为主的心理,这些是难以避免的,除非具备随时将自己超脱出去的能力。

    符号,对于一部分连环凶杀案的凶手来说,就是他们的专属习惯。

    这种习惯可能是各种各样的,有的很简单很普通,有的则可能是特别的异常,但不管是哪一种,在这个凶手做的案子里,都会出现这样的符号。

    这就像是一个人挑食不吃蔬菜的人,他在外面吃饭的时候,会将盘子里的所有蔬菜都挑出来剩下。

    这属于下意识的行为,也是无意识的行为,贯穿每次类似的场景。

    犯罪过程同样如此。

    难道说……

    这个罪犯就喜欢拔掉死者的牙齿?

    所以才大费周折,明明可以毒死,偏偏要弄晕,再拔牙后扼死?

    周正丝毫不怀疑一个能拿到ghb的人,不会弄到一下常规的药品,毕竟一些安眠类的药品在过量服用之后,就会起到致命的效果。

    “师父……”

    周正下意识的向着崔军看过去,他倒是没有想到,后者会说出这类的词汇。

    “很意外?”崔军就像是猜测到了周正的想法,他咧嘴一笑,说道:“我也研读过犯罪心理学,只是停留在比较粗浅的理论知识,不能像你这样神奇的画出画像。”

    “我现在也画不出来了……”周正苦笑着无奈的摇摇头,不知道最近是累了还是脑子不灵光了,看着这样的案子,只感觉满头雾水,眼前是一层层的迷雾,拨都拨不开。

    “正常,太正常了,你进入到迷茫期了。”崔军轻轻拍着周正的肩膀,说道:“这种迷茫期不仅会出现在刑侦人员的身上,在法医的身上也会出现,就是那种刚刚入职时觉得自己可以破掉所有的案子,有着极强的自信,然后在遇到一些困难案件的时候,突然之间的受挫造成的间歇性不自信。”

    迷茫期?

    或许是吧……

    周正目光深邃的盯着面前的报告单,心中有些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他还是被范教授的建议影响到了,他也想知道,如果他没有身处于案子内,是不是就可以对这个案子进行画像了。

    “师父,给我一点点时间。”

    周正将报告递给崔军,随即坐在了自己的工位上,双眼紧闭,将自己处于一种放空的姿态下。

    崔军看到周正的样子,没有多说什么,默默回到自己的位置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