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章 张宁的计策-《大明之好运加身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今天早朝,杨荣有如诸葛孔明附体,上演一场舌战群儒,不,舌战众多同僚的戏码,以致拖到午后才散朝。朱祁镇饿得头晕眼花,上了御辇,却道:“宣张宁。”

    张宁到昭仁殿,朱祁镇正在用膳,道:“卿来得正好,先用膳。”

    他预留几个菜,让人备好碗筷,可谓十分贴心了。

    张宁早就习惯蹭饭,谢恩后坐下开吃。君臣吃完,贾小四上茶,朱祁镇叹道:“卿今天幸天没有上朝,要不然非被他们吵死不可。”

    正三品大员自然是要上朝的,但锦衣卫指挥使例外,没有要事大事,可以不上朝。张宁巴不得一觉睡到天亮,不用二更天起床,四更天赶到宫门口,等候宫门开启。

    张宁道:“可是为向布庄收税的事?”

    一直以来,只有农户才需要缴税。农夫们用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谷子交了一年的税赋,自己所剩无几。商贾社会地位低不假,所得却尽归自己,一个铜板都不用交。

    而今,布庄的掌柜真金白银交给户部的员外郎周平,这对东家来说,是一笔额外的支出,而这笔支出,不仅一次,而是有可能每个月一次,每年都要交。

    这怎么得了?!

    隐在幕后的东家若真是地位低下的商贾也就算了,偏偏有很多是身在朝堂的官宦以及祖先因功勋而封爵的勋贵。

    明朝的官员俸银极低,靠俸银养活一大家子和婢仆是不可能的,哪怕每年有炭敬,相当于领了年终奖,依官职高低而得。

    唯有名下的商铺,才是官员和家眷丰衣足食,人情往来的保证。

    勋贵们为维持贵族的体面,花费更多,有官职的勋贵除了爵位那点俸禄外,还能多领一份俸禄;没有官职的,爵位那点俸禄够做什么呢?不会经营,没有商铺良田,一大家子只能吃西北风了。

    几天来,弹劾户部的奏章雪片般飞到朱祁镇案前,其中半数弹劾周平,用“一举成名天下知”形容他一点不为过。其中八成奏章是文官们所写。

    勋贵是武将,有些不在京中,有些没有官职只有爵位,因而不能及时做出反应。

    早朝上文官们引经据典,言辞犀利,杨荣淡定应对,勋贵们只能见缝插针说上一句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