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秋仪之三番两次败在岭南王郑贵手上,原因或许是因为自己估计不足、或许是因为手中兵士战力不强,实际却是无一例外地都败在岭南王这一手全军突击之下。 因此,秋仪之料定岭南王此次攻打金陵城,用的必然也是这一招,打算的就是立即发动全军兵力,以轰破了的武定门为主要方向,同时攻击城门和城墙,力图一举突破,奠定此战的大局。相应的,要守住金陵城,也就必须将岭南王这主攻力量彻底击溃。 下定了这个决心,秋仪之赶紧快步走到刘庆身边,又将林叔寒招来,同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说了,便又说道:“现在必须要在城墙上下增兵,只要将岭南军这些主力杀退,岭南王未必就会留有什么后手妙招。” 林叔寒和刘庆两人,一个是名粗通军事而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、一个则是名不副实并没有什么主见的所谓将军,听了秋仪之的话,都觉得他的判断十分正确,便都用力点了点头。 秋仪之见他们二人没有什么异议,便又接着说道:“我城中现在尚有十多万人马,人数远远超过岭南王。我看可以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再点五万兵马继续巩固武定门方向的城防,一定要在此处将岭南王的攻势抵挡住!” 刘庆早以秋仪之为马首是瞻,立即按照他的法子,请林叔寒快笔写好了军令,又逐一亲自盖上节度使关防大印,分送到金陵城中各处守军那里。 果然过不一会儿,武定门下便聚集起五万大军。 可是金陵城的城墙虽然宽大,却也聚集容纳不了多少兵士,只从两边的阶梯爬上去七八千人,便再也挤不上了。无奈之下,还剩下的四万多人马,只能暂时在城下待命,城墙之上损失一人,便立即补充一人,力求始终保持对岭南军的兵力优势。 谁知岭南王似乎认定了死理,就是要从武定门突破金陵城防,就这样双方又焦灼了半个多时辰,岭南军竟又派出援军来。 这次派出的军队倒不去攻击城墙,反而一门心思往门洞里钻,大批大批的兵士,身穿重甲、手持巨盾,一个劲就往官军守军身前挤,将守卫门洞的官军阵型越挤越松、越挤越薄。 秋仪之看武定门前防线眼看就要被攻破,心中异常焦急,估摸了岭南军又投入了七八千兵力,便叫刘庆又调了五万人马,聚集到武定门外,一定要将攻入金陵城中的岭南军给顶回去。 如此这般,官军和岭南军都已将全部兵力投入到武定门,将决定金陵城、江南道、乃至天下命运的全部砝码,全部押到这弹丸之地上。 可他们互相搏杀了一个多时辰,终于没有再能取得新的进展——城墙之上,岭南军和官军挤成一团,谁也不能将谁驱除下墙;城墙之下,战局也陷入困境,岭南军好似一个鼓足了劲的拳头用足气力向金陵城猛击,而守军兵士则占住人数优势,化身为一副宽大的手掌,将岭南军的攻击全部抵挡回去。 就这样两军又血战了一个多时辰,岭南军攻势已如强弩之末,再也没有办法扩大战果。忽听城外响起尖利的金鼓敲打声音,城上城下的岭南军缓缓收起攻势,进而开始向城外撤退。 在高楼之上密切关注着战况的秋仪之,听到岭南军鸣金收兵的声音,一颗悬了老半天的心,终于放了下来,按捺住兴奋的心情,缓缓走到刘庆跟前,说道:“真是不容易,打退岭南王的全军进攻,可谓是大功一件了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