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5章 拜你为师-《诡狩》
第(2/3)页
“师父,他们说什么呢?”小龙虾皱着眉头问,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,说得都是一些文绉绉的话,她根本就听不明白。
“回去再和你讲!”牧原搪塞了一句。
空有幻问的第一话其实是一个比喻,说菩萨净瓶中的花没有根,却可以开花,是不是意味着这花只能是昙花一现,不能旷日持久。
由此看来,空有幻的确是看出彦歆身上有点不同于常人的地方,但他又不太确定,甚至误以为彦歆是通过“夺舍”而生。于是彦歆借坡下驴,掩盖了自己的秘密,搪塞说万物存在是有一个本质规律的,只要符合了这个规律,那么一切就是自然的,是合乎万物演变之规律的,花开自由花开的时辰,是不会早夭的。
空有幻问的第二个问题就直接了很多,他强调万物应该遵循本来的规律,不可强求,肆意妄为是会误入歧途的,甚至遁入魔道,危害了自己和苍生。彦歆也借此进行了反击,说无佛就无魔,无魔也无佛,佛与魔只不过是一人两面而已,这就像是水中月、镜中花一样,是无法从外表进行分辨的,成佛还是成魔和参禅的方法是没有决定性关系的,不能片面地说成因果。
空有幻的第三个问题其实是好意规劝,意思是让彦歆放弃“夺舍”这种作为,放弃一切执着和烦恼,凡事不可强求。于是彦歆就以空有幻和佛祖为例子进行了驳斥,说佛祖虽然可以长寿于万“劫”,却总是为一些“刹那”间的小事儿而烦恼,甚至首次影响再次转生为佛、遁入轮回,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四大皆空吗?可见佛祖也是有放不下的心事。
如果对佛教知识不了解的话,的确是很难明白其中的深意,在这简简单单的一番对话里,空有幻和彦歆其实已经对价值观、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。
牧原基本上也是站在彦歆这一头的,第一个问题里,彦歆的巧妙之处在于阐述变通之道;第二个问题里,彦歆说得却是务实,就像那位改革伟人说得那般,管它白猫黑猫,能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;第三个问题里,彦歆阐述的是自我加持,凡事应从当前的实际出发,大目标可以有,但是僧有僧事、佛有佛事,身份不同,处境不同,那么烦恼自然也会不同。
第一个是世界观,第二个是价值观,第三个则是人生观。
之前曾经提过,佛有三世,即过去佛、现在佛和未来佛,三世佛为同一佛,只是为了救渡众生而化现为不同化身。“劫”在佛教中用来代指很长的时间,“刹那”用来代指很短的时间,一弹指就是六十刹那,约有十微秒的时间。佛祖往往会因为一刹那的执着产生蝴蝶效应,从而去经受一劫的重生。
顺便提一句,境界不同,劫就会有长短。以道家为例,劫难有大有小,但渡劫却通指重生,草木为一春秋,虫类大多只有半载,兽有十载,人为一家子,妖狐为百年,龙蛇是千年,龟灵是万年……像玉皇大帝这种级别的,传说是三十六万年。《西游记》里不是总说吃了唐僧肉能活五百年嘛,看来一般的神仙似乎也就是每五百年有一劫。
“大师,我听说罗汉寺曾经遭遇过两次劫难?”牧原问,“您知道具体的情况吗?”
“是有两次!”空有幻点点头,“不知道这回是否会成为第三次了!”
“什么意思?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