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1章.奴隶贸易-《大唐远征军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捷的政策也的确成功,没指望他帮着斥责安娜几句,光发泄出来心头的郁闷,武媚娘就舒服了许多,余光看着李捷吃瘪的模样,铁娘子的嘴角居然流‘露’出了些许笑意。

    豆腐是吃不成了,不过一个小‘插’曲后,李捷心情也是愉悦了不少,饮了一大口浓咖啡,也是翻阅起奏折赶作业起来。

    可第一篇奏折,就让他的脸又耷拉了下去,上的是户科主事郑森,开口就是申请给城外阿拉伯人俘虏两万石小麦,骆驼‘肉’若干的请。

    因为农耕稻作发达,圈养不占山林的养猪业亦是兴盛起来,闽军的补给中猪‘肉’干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。

    阿拉伯人的暴‘乱’已经让大闽上层恼怒了,偏偏这些俘虏还矫情的挑三拣四,闽军粮食如此紧张的情况下,上个月还发生了俘虏暴动,十几车猪‘肉’脯被直接丢进了底格里斯河,‘弄’得一贯老好人的来济都发了火,干脆断了一多半的阿拉伯俘虏补给,每天仅发一餐面糊糊给俘虏果腹。

    郑森也不见得多喜欢这些阿拉伯人,但他是俘虏营主管,俘虏们暴动,饿死人,都是他的责任,被‘逼’无奈下这个中原文人也是不得不竭力为阿拉伯人说着好话。

    手里粮食也不多,李捷干脆把这封奏折留中不发了,随手摔在一旁,翻开下一本,却让李捷的的眉头更是挑了挑,上的是泰西封巡城御史蒋丑夫,弹劾的阿拉伯俘虏管理不严,侵入泰西封城附近农家,还与本地**地痞勾结,在城中杀人越货,烧了一间店铺,应当严惩。

    再往下翻下去,全是有关这些俘虏的弹劾,补给,争论的各种诏,看的李捷忧从中来。

    看来,必须及早解决这些阿拉伯人了!李捷暗暗想到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治愈社会最快的力量,好像就是商人们了。

    闽王才回到泰西封几天,眼看着领地内暴‘乱’被平息,闽国的商业秩序又成了东美索不达米亚的主旋律,浑然忘了前一阵暴‘乱’中损失了多少店铺,人员与货物,一个个商团又是如同见到腐‘肉’的苍蝇一样涌进了泰西封。

    这儿可真是个大市场,官方需求的铁质农具,粮食,‘波’斯的富豪们所需来自东方的茶叶,布匹,本地输出的‘波’斯地毯,骆驼,‘奶’酪,山羊,各种需求与贩卖再一次‘交’织起来形成一个热闹的大市场。

    工商业的繁荣也为本地带来了生机,战争期间赋闲在家,依靠领取大闽最低等救济粮存活的‘波’斯各族亦是哼着小调,扛着工具到城边的皮匠铺子,打铁铺子,继续用自己双手撑起更美好的生活。

    华夏一贯实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,一用就是两千多年,每每到土地兼并,大量剩余人口无出路,天下人口盈余而地不足之时便会将所有矛盾爆发出来,仿佛巨大的火‘药’桶那样将王朝炸的粉身碎骨,以大量人口毁灭为代价进行新一轮的权利大洗牌,然后再走进这个怪圈。

    殊不知人类社会,只有一二三产业不断上复杂的搭建,才能有未来,不受华夏士大夫重视的工商,如今已经养活了大闽三层的人口。

    不过泰西封最热闹的商业产业,还是人市。
    第(2/3)页